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就医指南>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乙肝防治措施
来源: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17-09-17 16:09浏览次数:489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全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2.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4.肝区疼痛    
        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5.肝脾大    
        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大等乙肝症状。    
        6.手掌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7.皮肤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    
        二、治疗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急性期应隔离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 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急性乙肝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 另外就是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4)中药治疗 可因地制宜,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中药方剂辩证治疗。急性肝炎的治疗应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热偏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或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金银花等煎服;湿偏重者可用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    
      (5)营养应高蛋白饮食 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6)抗病毒药物治疗 ①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停药后部分病例的血清指标又逆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②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I:C)在体内可通过诱生干扰素而阻断病毒复制,但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低。近又合成新药Amplige(Poly I:C·12U),是一种作用较聚肌胞强大的干扰素诱生剂。    
        2.慢性肝炎的治疗    
        提高生活品质是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短期治疗(≤1年)停药后,患者的HBV-DNA水平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导致乙肝复发。乙肝抗病毒最忌讳早停药,擅自停药或换药很可能会造成病情恶化,最终造成疗效不佳,加重疾病进展。因此,大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做到长期用药、规范用药。    
        3.重型肝炎的治疗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具有再恢复的可能,但相当数量的病人预后不良。病人应绝对卧床,避免并去除诱发肝昏迷的诱因,预防和控制感染,及时救治出血,加强对症支持疗法。有条件者应考虑肝脏移植手术。    
        4.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治疗    
        凡有HBV复制指标阳性者,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α-IFN。    
        三、乙型肝炎的传播的途径    
        1.母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子宫内、产程中和产后,如果不进行母婴传播阻断,乙肝妈妈所生的孩了60%在两年内可被感染上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大约5%,产后喂养和密切接触感染约20%~30%,其余均为分娩过程中感染,因此分娩过程中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2. 血液传播:输血或血制品,使用污染注射器等。    
         3.体液传播:包括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乙肝可以通过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但90%以上的乙肝配偶被感染后可自动清除病毒,产生抗体;在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情况下,由性传播而发生慢性乙肝的机率不到6%。     
        特别提示:一般日常接触,如说话、握手、拥抱、就餐、在办公室工作等,都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   
        四、预防措施     
        1.注射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所有新生儿是我国计划免疫的接种对象;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医务人员与其它高危人群;青少年、军人等。    
        (2)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     
        注射时间:出生后0、l、6月各一次。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     
        免疫成功率:90%以上。     
        免疫成功的标志: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     
        保护时间:—般为2年以上。     
        (3)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     
        非乙肝父母的新生儿:10微克/针; 乙肝父母的新生儿:  20微克/第一针、10微克/第二针、10微克/第三针;   成年高危人群:20微克/针; 成年一般人群:20微克/针; 母婴传播阻止的措施 婚前检查:发现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   
        产前检查:对大三阳妈妈进行产前干预;    
        产中保护:避免产程中交叉感染;    
        产后免疫: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产后保护: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3.避免医源性传播     
        (1)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实行一人一针一次一消毒:    
        (2)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严格消毒;     
        (3)把好输血及血制品、器官移植关,防止乙肝病毒经血传播。  
上一篇:血吸虫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