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就医指南>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血吸虫
来源: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17-09-17 16:09浏览次数:4275
         一、概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古老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全球共有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6亿人口受威胁,有2亿病人。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目前尚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省份是:云南、四川(属于大山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属于长江两岸的大面积湖沼区)等5省。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除人以外,还有42种哺乳类动物可感染与传播血吸虫病,这些动物被称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其中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猪、狗等家畜及野生鼠类(东方田鼠除外),是重要的传染源,其它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因数量少,传播作用不大。     
        2.主要传染源是在有螺区感染血吸虫的牛、羊、猪等家畜和患血吸虫病的病人。     
      (二)传播途径:     
        1.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所以有钉螺孳生的地域才可能成为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或潜在流行区(传染源尚未侵入时)。     
        钉螺是一种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的淡水螺类。一般长度小于l0mm,宽度小于4mm。湖沼区和水网区的钉螺壳面有明显的纵行凸纹(纵肋),称为肋壳钉螺;山区钉螺的纵肋不明显,称为光壳钉螺。湖区有一种水生螺(学名方格短沟蜷)常与肋壳钉螺混淆,鉴别要点是:其长度一般大于l0mm,壳口边缘锋利,靠近壳口的体螺旋基部有明显的横纹。     
        2.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点:沿水系分布、季节性水淹(冬陆夏水)、水流缓慢、杂草丛生。     
        3.钉螺孳生地受到传染源的野粪污染,钉螺受日本血吸虫毛蚴侵入后成为感染性钉螺,该孳生地才是血吸虫病疫源地,所以并不是全部钉螺分布区都是疫源地。疫源地的面积一般占钉螺总面积的20%左右。     
        4.感染血吸虫病的环境条件:洪水期(4月~10月)是主要感染季节。钉螺处于干旱地面时,不会逸放尾蚴造成感染,但下雨后,钉螺若被积水淹没,即使在冬季仍可逸放尾蚴,使人畜感染。    
        5.含有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尾蚴悬浮在水面,可随风浪漂浮移动,多数密集于岸边水面,可从河的一边被风吹向另一边;也可随水漂流到下游流速迂缓的回湾处;还可通过涵闸被引进院内沟渠,使无钉螺的地带也被疫水波及造成人畜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1.调查各类严重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频率高),均发现6~14岁少年儿童的感染率最高,可达66%~81%,而成年组人群,虽然暴露频率增加,但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有下降趋势。说明初次暴露者容易感染,而既往有感染史者可产生相对的伴随免疫力。     
        这种现象在牛群中也较明显,3岁以下小牛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成年牛群。     
        2.影响感染率的其它因素:水中的尾蚴密度越大、暴露者的皮肤在疫水中暴露面积越大、次数越多、接触疫水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血吸虫病     多在夏秋季,且有明确的近期疫水接触史。潜伏期—般为14~84天,平均41.5天。     
        1.发热:午后体温上升,临晚高热可达40ºC,午夜后体温降至正常或38℃以下,热退后自我感觉良好,第二天又重复。重症病人体温持续在40℃上下,一般不能自行退热。     
        2.其它症状:腹泻,大便常带粘液和血液;多有干咳、痰少;肝肿大(左叶较显著)、质软、有明显压痛,半数病人有脾肿大、质软、无压痛;面色苍白、消瘦、乏力、头昏、肌肉关节酸痛、荨麻疹等。     
      (二)慢性血吸虫病     
        1.无症状型:病人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可因抵抗力降低、饮酒、营养失调、感染肝炎病毒等而出现症状与体征。     
        2.有症状型:常在劳累或受凉后症状较明显。     
        (1)腹泻,每日2--3次,粪内带少量血液和粘液;重者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样粪便等:     
        (2)肝肿大,脾多有轻度肿大;     
        (3)有时下腹部可摸及包块,此系虫卵沉积在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所形成的纤维性肉芽肿;     
      (三)晚期血吸虫病     
        病人未经及时治疗,经较长时期的病理损害,形成严重肝纤维化。晚期血吸虫病分为以下4型:     
        1.巨脾型:脾肿大超过脐干线,或横径超过腹中线者。     
        2.腹水型:以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     
        3.   结肠增殖型:X线钡剂灌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显示肠腔强直狭窄、肠壁溃疡、息肉等变化。本型有并发结肠癌的可能。     
        4.侏儒型:以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生长发育较同龄健康人差、无次性征为主要特征,而无智力减退。     
      (四)异位血吸虫病     
        虫卵在门静脉及其分支以外血管所属脏器内沉积所引起的病变。主要有2型:     
        1.肺型血吸虫病:表现咳嗽,以干咳为主,痰少、呈白色泡沫状、偶可带血。     
        2.脑型血吸虫病:     
       (1) 急性期表现为脑膜炎症状,有高热、肝区痛等急性血吸虫病症状。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 慢性期表现为癫痫样症状,以局限性癫痫最多见。CT检查可见脑局部肿块。     
        四、治疗     
      (一)病原治疗     
        1.药物:吡喹酮(片剂),饭后口服,不良反应少。对各种血吸虫均有很好的杀虫效果,还可治疗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绦虫和猪囊虫病。其疗效依赖于宿主的特异性抗体水平。     
        2.方法:     
        (1)急性血吸虫病:吡喹酮6日疗法。成人总剂量120mg/kg体重、儿童140mg/kg体重。分6日口服。    
        (2)慢性血吸虫病:吡喹酮1日疗法。总剂量成人40mg/kg体重,以60kg为限,儿童50mg/kg体重,1次顿服;或2日疗法  总剂量成人60mg/kg体重,儿童70mg/kg体重,分2日口服。     
        (3)晚期血吸虫病:吡喹酮2日疗法。对肝功能差的病人,可用总剂量60mg/kg体重3日疗法,或90mg/kg体重6日疗法。     (4)异位血吸虫病:脑型血吸虫病急性期用6日疗法:慢性期用2日疗法。肺型血吸虫病也用2日疗法。     
      (二)对症治疗     
        根据血吸虫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有的急性病人要补液、退热、抗感染,有的脑型病人要抗癫痫治疗,而晚期病人则要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五、预防     
      (一)调查钉螺,随时掌握螺情动态     正确识别钉螺,了解适合钉螺孳生的环境。     
      (二)健康教育与防护     让群众掌握血吸虫防治知识,自觉预防,尤其要保护未成年人群。知道杀灭尾蚴的办法一涨水前投放氯硝柳胺缓释剂,洪水期持续杀灭尾蚴。做好个体防护,去疫区要穿胶靴或防护裤,手上涂防护药、带手套。     
      (三)早期化疗预防发病     
        1.童虫阶段预防感染:接触疫水后尚未超过15天者口服杀童虫药。    
        (1)蒿甲醚:每次6mg/kg,以50kg体重为限。从接触疫水第1天算起,每隔15天服药1次。    
        (2)青蒿琥酯:每次6mg/kg。从接触水第1天算起每隔7天服药1次。     
        2.成虫阶段预防急性发病:从开始接触疫水起已超过15天者,可于接触疫水一个月左右,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40mg/kg,以60kg为限,饭后一次口服。     
        3.年度群众性化疗:每年秋末洪水退后1个月,对当年接触了疫水的人群,普遍化疗1次。吡喹酮,成人40mg/kg,以60kg为限,儿童50mg/kg,饭后1次口服,预防晚期病人发生。     
      (四)管理传染源     
        1.家畜管理与化疗:实行家畜圈养,否则每年化疗2次,吡喹酮,30mg/kg(体重)。     
        2.水上流动渔民管理与化疗:每2—3个月服用吡喹酮1次。     
        3.要求相关人员或政府做好粪便管理:普及沼气池,不使用生粪施肥。在停船码头,修建公共厕所。     
      (五)消灭钉螺     
        1.了解改变钉螺孳生地环境的方法:干旱灭螺、水淹灭螺、硬化坡岸灭螺。     
        2.药物灭螺:常用氯硝柳胺粉剂,可杀灭幼螺、成螺、螺卵、毛蚴和尾蚴。用量为浸杀法2g/m3水体、喷洒法2g/m2 (喷水量>1000ml/m2)。     
        注意事项:     
        (1)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使用:     
        (2)浸杀法要恒定水位3天;     
        (3)喷洒法要均匀施药,最好间隔7~15天后,再喷—次:     
        (4)毒性:对人畜安全:但可毒死鱼类,要防止药液冲入鱼塘;施药15天后对鱼类毒性可消失。     
        3.提醒有关部门防止钉螺扩散:改造进螺的引水涵闸,监测其它钉螺扩散途径。  
下一篇:乙肝防治措施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