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寻访前辈足迹 传承医院文化】皖医二附院秦浩泉前辈寻访记
来源:党委工作部作者:陈水清发表时间:2022-09-14 17:12浏览次数:5807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共和国同年一起成长。从“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芜湖专署医院”“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到现在的“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70多年的栉风沐雨,一代代医院人坚守医者初心,牢记医者誓言,谱写了医院建设发展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一起回望厚重历史的峥嵘岁月,寻访前辈足迹,感受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感悟并传承医者的情怀、使命和担当。

      矢志不渝  勇于探索钻研医术  

      秦浩泉,1931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任医师。他创建了医院口腔科,凭借自身不懈的奋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逐步从博学多才的年轻医师成长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口腔科专家,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口腔学会理事、安徽省口腔学会委员及宣城地区口腔学会主任。


秦浩泉主任


       青少年时期,秦浩泉亲身体验到战乱时期百姓被伤害或罹患疾病后,得不到有效的医治痛苦,他立志走从医之路,治病救人。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系,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1956年8月毕业。毕业后为响应国家支援安徽的号召,秦浩泉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放弃留沪工作机会,放弃良好事业发展平台和优渥的家庭生活条件,积极报名支援安徽。经短暂整理准备,他便带着大量专业书籍和简单的生活用品抵达安徽,开始了他扎根安徽,为安徽口腔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经历。

大学期间与同学们在一起的秦浩泉(右1


       1956年9月,秦浩泉分配到安徽省立二院(现弋矶山医院)口腔科。1958年1月,他作为年轻优秀的医生,从弋矶山医院调到芜湖专署医院组建口腔科。在学科创建的路途上,他肩负重任,勇于探索,在没有老师直接指导、没有上级医生带教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厚实的理论功底及看书看图谱继续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治疗方法、积累治疗经验。每次从上海探亲回来,他带回来最多的是各类专业书籍和手术图谱,以及请教老师后给疑难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和特殊手术器械。建科的当年8月,秦浩泉即开展了唇裂修补术,随后又开展了牙重植术、自体牙移植术以及口腔门诊各种中小型良性肿瘤切除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勤于钻研业务的秦浩泉

       1961年,秦浩泉主刀成功施行了皖南地区第一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颌骨切除后即刻植骨术”(取肋骨,由骨科袁思忠前辈配合完成)。一名大学毕业刚刚5年的年轻医生,居然在没有上级医生的指导下成功主刀完成在当时的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医院才能做的高难度颌面外科手术,简直不可思议,这与他勤学苦练打下的扎实功底是分不开的。1963年又开展了腭裂修补术,他精湛的医术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965年5月,秦浩泉随同医院其他医务人员下放到广德县人民医院,下放期间,同事们和当地医生互教互学、互帮互助,秦浩泉从一名单纯的口腔科医生,变身为内科、外科普通病例诊治的“多面手”,同时他也教会了其他同事口腔局部麻醉术、简单拔牙术、浅龋充填术等口腔科基本操作技能,使更多农村患者的口腔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

       1971年2月,秦浩泉下放至芜湖县人民医院方村分院。乡亲们亲眼所见和亲身体会到秦浩泉以精湛的医术为他们解决寝食难安的口腔疾病后,经常抢着悄悄地为因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家的秦浩泉挑水、劈柴。上调回芜湖后,秦浩泉还利用休息日多次在大砻坊轮船码头自费乘船去方村,因为他和那里的医生有约定:遇有当地处理不了,而又来不了医院的疑难患者,就通知他过去免费会诊治疗,为了百姓的健康和信任,秦浩泉默默用行动践行着这个约定。


下放期间的秦浩泉

下放期间的秦浩泉(左立者)指导当地医生提高业务水平

       

       艰苦创业  忠实本职勇于担当

       1973年1月,秦浩泉调回恢复重建后的芜湖地区人民医院,任科室负责人,当时医院牙科仅有一张破旧的牙椅和一台简易脚踏式低速牙钻机,只有一名技师开展义齿修复项目,面对百废待兴的学科建设,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决心将口腔科做大做强。为提升科室的诊疗水平,1977年科室率先引进了全市第一套进口牙科综合治疗机,上世纪八十年代陆续添置了卧式综合治疗机、移动式牙科高速涡轮机、口腔光敏固化机,在全市率先开展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四环素牙、斑釉牙、缺损牙、关闭牙间隙过大等在当时领先的口腔美容修复项目。与此同时,他陆续申请招收口腔医学生充实科室团队,为提升科室整体水平,科室每位新进年轻医生都受到过他的亲自带教和指导。他还克服科室患者多医生少的困难,将年轻医生陆续送到上海、南京、合肥等地的高水平医院进修深造,而外出进修医生的岗位由他亲自顶岗。他带领科室开展了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肿瘤切除术、唇腭裂整复术、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逐步开拓病房业务,收治口腔科住院患者,同步均衡发展牙干髓术、变异干髓术、塑化术、根尖切除术等口腔内科诊疗项目。

刚刚上调回芜湖地区医院的秦浩泉

       秦浩泉工作严苛、治学严谨,使得科室整体医疗水平快速提升,在他呕心沥血的引领下,医院口腔科不断发展,在当时的芜湖市及周边地区颇有声誉,许多外地医生都慕名前来进修,秦浩泉敞开大门并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提升了基层医疗单位许多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他不仅向前来学习进修的学生们传授技术,还是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当年,秦浩泉得知一位实习同学父母双亡家境困难,便对他格外关照,经常在节假日让妻子做一些可口的菜,邀请他来家里吃饭以补充营养,还购买一些专业书籍送给他学习,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他!
 
       仁心仁术  救死扶伤奉献无悔

       秦浩泉始终牢记和秉承医者仁心的医学宗旨,每位手术患者手术当天,无论白天多么繁忙劳累,无论酷暑寒冬还是狂风暴雨,都阻挡不住秦浩泉晚间查房的脚步,只有当他亲自检查过患者确定患者安全无虞,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

秦浩泉主任为科室医生讲授病例分析

       1979年的一个寒冬的傍晚,芜湖县医院送来一位52岁重症口底蜂窝织炎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女性急症患者,送到时患者体温高达41℃、伴休克,颌面部尤其是颌下口底区皮肤隆起呈紫红色,表面又烫又亮,舌体舌根因肿胀抬高导致呼吸困难,患者病情危急。刚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回到家还未吃饭的秦浩泉接到通知立即赶往急诊室组织人员紧急抢救,经过一夜的抢救治疗患者终于解除了病危状态,秦浩泉与全程参与抢救的谢正玮医生几乎一夜未睡。第二天,忙完一天的门诊工作后,他们又直接到了病床边,此时,患者神志基本恢复清楚、肿胀部位已经软化可扪及波动,达到手术指征。于是他们于当晚的七八点钟,即在床边为患者施行下颌骨下缘下双切口切开排脓+分离口底肌的多间隙贯穿引流联合术,切开的瞬间整间病房恶臭弥漫令人窒息,周围的人纷纷跑出去呕吐,秦浩泉和谢正玮强忍胃中的翻腾持续不断操作,术中引出了大量异常腥臭的泡沫状脓血性分泌物。那时医疗条件简陋,没有吸引器和负压引流装置,经反复冲洗脓腔后留置了四五根引流条和引流管,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的一两点钟……在后续的治疗中,秦浩泉得知该患者家庭极其贫困,就每天从家里带来饭菜送给陪护家属就餐,在患者可以进食时又在家专门熬制营养粥供她食用。经过一周后的精心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秦浩泉又资助给她们路费、营养费和宝贵的粮票,让她回去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秦浩泉主任认真诊治口腔疾病患者

秦浩泉主任和门诊口腔科医护团队

秦浩泉主任和口腔科门诊医护团队

      

       春蚕蜡炬  潜心培育桃李满园

       秦浩泉不仅刻苦钻研口腔临床技术,他还倾心热爱口腔教学事业,为我省口腔医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1975年,秦浩泉应邀参与芜湖地区卫生学校口腔医士专业的筹建工作,同年,他又兼任首届口腔医士专业的授课教师,恰巧他的妻子(芜湖地区卫校朱家椿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担任班主任。据这个班的学生孙鹤荣(曾担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正玮回忆,那时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秦浩泉和朱家椿一有空就到处借教材,秦浩泉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丰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他们编写合适的教材,在秦浩泉等一批前辈呕心沥血的培育下,首届口腔医士专业学生(均为下放知识青年)顺利毕业分配,其中有的留校成为了卫校的专职口腔教师,有的分配至各地市医疗单位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学生们后来皆成了口腔教学和临床领域的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名师、名医。


担任芜湖地区卫生学校首届口腔医士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秦浩泉、朱家椿

芜湖地区卫生学校首届口腔医士班毕业留影(前排左5者为秦浩泉)

       1978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全国各地卫生学校也纷纷开办了口腔医学专业,但教材缺乏且质量良莠不齐,为保证教学质量,国家决定编写一套全国统一教材。刚刚结束赴宣城洪林桥巡回医疗工作的秦浩泉又被卫生部、教育部指定参与全国中等卫生学校统一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撰著工作,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编写完成,其中秦浩泉编著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章节,共81200字,并绘制了大量插图。这本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980年版《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审定,并被国家指定为全国中等卫生学校统一试用教材。




《口腔颌面外科学》编写组部分专家(后排左3为秦浩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秦浩泉兼任皖南医学院口腔系教师,承担教学和实习带教工作,培养出一大批口腔医学临床和教学领域的业务骨干,他还应邀多次奔赴各地参与讲学班为学员授课,与上海等地的口腔学专家同台开展学术活动。


参加上二医口腔学专家学术讲座的秦浩泉主任(前排右10


秦浩泉(主席台居中者)主持召开学术讨论会议

       秦浩泉在工作中十分擅长发现问题,当他在临床中发现青少年牙周病有增多趋向时,就根据WHO的标准经多年收集病例、调查分析撰写了《安徽省6000名中小学生牙周疾病的调查报告》,载于《安徽医学》并荣获证书。他还经常在各类报刊发表通俗易懂的口腔疾病科普文章,极大地提高群众对口腔疾病的了解和重视。

       1989年秦浩泉被安徽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和安徽省人事局等联合主编的《安徽高级专家人名词典》作为卫生技术专业高级专家收录。

       1984年秦浩泉被任命为口腔科主任至退休。退休以后,秦浩泉继续发挥余热,先是被医院返聘于第二门诊部,后因工作需要,1996年3月,医院又返聘他到张家山门诊部工作。

秦浩泉主任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秦浩泉始终不忘悬壶济世初心,牢记救死扶伤使命,他无私奉献,冲锋在前,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虽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直到1979年,49岁的他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的夙愿。2005年6月,秦浩泉前辈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医院痛失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安徽口腔医学界陨落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但他励业奉献、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精神已深深烙印在这片热土,并将代代传承。(党委工作部 陈水清/整理)
       (文字及图片来源:由口腔科秦翼华医生提供)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